三岛由纪夫 —— 文化和时代背景塑造的矛盾体
三岛由纪夫,一个伟大的小说家、一个迷恋死亡的疯子、一个狂热的右翼分子。
这个月四日,在《丰饶之海》四部曲后,我收到了这本由约翰·内森编撰的《三岛由纪夫传》。当时我的心情是无比激动的,因为我马上就要触摸到这位伟大作家的人生一角,一个鲜活而丰满的三岛即将展现在我眼前。
今日九点至十六点,在之前阅读《金阁寺》、《潮骚》、《仲夏之死》等作品所催生出的崇拜感、以及对他人生的极度好奇心和窥探欲的驱使下,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。读完后,刚拿到书的那种激动荡然无存,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怅然若失,一股意犹未尽……
三岛由纪夫,本名平冈公威。其童年经历奠定了他情感丰富的内心,强势的祖母对他的控制欲使他受尽压抑,催生出一幅「假面性格」。为了减少母亲的焦虑,在母亲面前极力隐藏真情实感;为逃避现实的苦痛,投身于幻想和文学中;环境造就的早熟,让他在文学界崭露头角 —— 这是我个人对三岛童年时期的概括。他对鲜血、暴力等元素的追求和逃避现实的幻想,让我想起《金阁寺》中,沟口的心里活动:
倘使我是个结巴而寡言的暴君,那么家属们窥见我的脸色,就会终日战战兢兢地生活。我没有必要用明确而流畅的语言来使我的残暴正当化,因为只要我寡言就可以使一切残暴正当化。这样,我总乐于幻想把平日藐视我的教师和同学一个个地处以刑罚。我还乐于幻想我成为内心世界的国王,成为冷静观察的大艺术家。尽管我表面很贫穷,可精神世界却比谁都富有。
此处的心里活动定是三岛童年时期的写照,也符合三岛自己所言:「我不会描写自己没见过的事物。」
公威的祖母夏子对他的管控是极其病态的,从小只允许他与稍年长于他的女性玩耍,禁止一切带有危险性的或可能发出噪音的玩具出现,以及禁止公威出门,这一切都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他的「女性气质」。而童年时期异性过度的陪伴、对希腊古典美学的痴迷,也是影响三岛对男性健硕肉体的向往的重要因素。
三岛的人生可以分为前中后期三个阶段。在出生及《假面的告白》发表前,可以作为前期,这个阶段他表现出文学方面的天赋。而同《告白》可认为是其半自传体作品的《镜子之家》,作为中期和后期的分界,《镜子之家》已经表现出令人不安的对死亡的美化和向往,为《忧国》等风格近似的作品奠定了基础。中期的《金阁寺》也是日本文学中浓厚艳丽的一笔。
他是时代和文化背景造就的政治疯子,但无论哪个时期的三岛,在文学上所表现出的能力及建树,是绝对成功且伟大的。三岛是战后日本青年信仰崩塌影响的极端化,其童年家庭环境,以及当时三岛学习成绩优异,考试排名榜首,天皇亲自为他颁发银手表,都在为其后来的闹剧扇风点火。
三岛自杀的真正原因众说纷纭,我认为这是多方因素共同影响造成的。文学界,三岛多次翘首盼望诺贝尔文学奖颁给自己,他太想要这个奖了,而导师川端康成先获诺奖,这或许让他感到绝望,在汽车里沮丧地说「他们未来十年也不可能颁奖给日本了」也可以作为此观点的有力证明。
政治方面,三岛所崇尚的「武士精神」,和「为天皇赴死的光荣」高度重合。曾多次试图加入军队的经历可以看出他野心的流露,但日本战败、丧失军事主权的现实让他一度陷入绝望和挣扎中。所以他召集和他同样有野心的右翼军国主义残余,组织了私人武装,整日演练与假想敌,也就是可能危及天皇安全的左翼发动的暴乱的战斗。最终还是做起了日本右翼至今矢志不渝的修宪大梦1,发动兵变,最终上演切腹自尽的闹剧,实现了一直所幻想的「英雄式的死亡」,完成了一场荒诞的政治表演。除「盾会」活动外,三岛还发表了著名论著《文化防卫论》,其中观点可粗略概括为「天皇是日本文化的源头以及守护者」,体现其拥护天皇的思想。
在文学方面,他无疑是非常成功的。华美的词藻几乎穷尽人类语言能够表达的全部,而政治方面,其在文学上流露出的对死亡的美化、迷恋、向往成为了三岛通向兵变之路的最后一块砖。我为如此杰出的文学家死得竟这样荒谬而感到惋惜!
读完此书,曾经的一个完美、伟岸的三岛在我内心崩塌了,而一个更加丰满立体,具有多面性的三岛形象又在我内心被建立起来。优雅的、自律的、伟大的才子;极端的、荒谬的、病态的疯子……三岛啊!你的生命被自己迸发的才华之火燃尽了吗!
-
第九条【放弃战争,否认军备及交战权】
1.日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,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、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。
2.为达到前项目的,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。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
——《日本国宪法(暂译)》 ↩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