宅
条评论朋友上周几次约我出去打羽毛球,都被我婉拒了。那个周末刚刚考完期末,又是我最爱的阴雨天,很难不趁着大好时光不在家修养身心,而是冒着雨出去打羽毛球几个小时,大汗淋漓,虚弱疲惫地走回家,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,睡觉也觉得浪费时间。在家里并没有什么很想干的事,我没有打游戏的习惯,很早之前就已经戒掉电子游戏。在家里的娱乐活动无非就是看书、听歌、画画、练琴,写代码折磨一下自己应该也能凑个数。我非常依赖在家里独处时的充电,只要远离人群的嘈杂即可。
他们吐槽了一下我有点宅,只喜欢呆在家里,我无法反驳,确实是这样。没什么别的原因,单纯觉得家里安全,我是一个很怕死的人。今天去奶奶家拿饭,突然发现那里简直集齐了让我感到恐惧的所有元素。
小区旁有一条铁轨,时常有火车呼啸而过,我对噪音极度敏感。走到楼栋前,左右两旁各两个楼道入口,正常人当然选择坐电梯,第二个让我感到恐惧的,幽闭的电梯。小时候奶奶为了保障我坐电梯的安全,会讲一些关于电梯的安全事故来吓唬我,虽然今天我已经知道了那些大部分都不是真的,而且电梯层层保护非常安全,但每次走到电梯里我都会死死盯着显示楼层的那块屏幕(虽然这并没有任何作用),生怕冲顶或坠落,命丧于电子棺材里。终于煎熬地乘完电梯,可以往家门走了。楼道前一个没有封窗的常年大开的窗户,狭窄的楼道里光是远远往下眺望就已经让人胆寒,但神奇的是有那么一两个瞬间,我竟然生出了跳下去的念头,我应该很怕死的。难以想象我童年的日子是怎么近乎每天都在这里度过的。
同样地,我也抗拒旅游。也许是因为回忆起近些年旅游的滋味都不是很好。拖着个不懂事的弟弟,他总是会让所有人都不开心,大家不开心,我也没什么能开心的。冬天冷夏天热,景点人挤人,只有能量相当大的人才能感受到快乐吧。
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个亲戚发带着自家孩子出门去苏州旅游,我很佩服她。带着家人跨越小半个中国。其中有一张照片是她的孩子站在船上,身后就是一片水。这就是我恐惧的又一个元素,水。
小时候泡温泉,失足滑落到大概高我两头的池子里,在水里扑腾了半分钟才出来,索性憋住一口气,当时我的身高是完全不足以控制自己的身体朝向的,最后抓住岸边的栏杆才保住小命。自那次以后,我对水的恐惧就开始伴随我到现在了,我也许一辈子都不会去苏州那种水乡或海边。
每次出去旅游,甚至是上立交桥都会胡思乱想。比如车子突然失控从桥上坠落,家人走散,落水……我无法继续写下去我的内心所想,这又会把我拉入恐惧。语文老师曾经读过我的某一篇文章后,评价道我是很典型的悲观主义者,无法反驳,确实典型。
综上,我为了保命,保证精神不崩溃,会减少旅游等危险活动。